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Kenya

首页>肯尼亚概况>基本国情

来源: 类型:

肯尼亚概况
  【国名】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

  【面积】全国面积58265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692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3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36公里。

  【人口】3720万(2007年)。

  【部族】全国共有42个部族,分成班图、尼罗和库施特三大语系,主要有吉库尤族、卢希亚族、卡兰金族、卢奥族、康巴族、凯西族等部族,其中基库尤族为最大部族,约占总人口的22%。

  【宗教】全国人口78%信奉基督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印度教和传统宗教。

  【语言】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自然地理】位于东非高原,横跨赤道,东南濒临印度洋,同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接壤。境内多高原,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800多公里,裂谷带多湖泊和火山。中部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山顶有积雪,为非洲第二高峰。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15%。国土面积的18%为可耕地,其余主要适于畜牧业。

  【气候】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3-6月、10-12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年降雨量自西南向东北由1500毫米递减到200毫米。首都内罗毕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度,年降雨量1049毫米。

  【时区】位于东三区,与北京时差-5个小时。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7个省和内罗毕特区,省以下设区、县、乡和村。

  【主要城市】首都内罗毕,面积648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人口300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交通中心;蒙巴萨,人口65万,肯第二大城市,东非最大的港口;基苏木,人口50万,肯第三大城市、西部经济和交通中心,拥有维多利亚湖港口;纳库鲁,人口10万,中部工农业中心;埃多,人口12万,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是肯尼亚的“粮仓”。

  【货币】肯尼亚先令,与西方主要货币自由兑换。2008年12月初肯先令对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比79.28肯先令。

  【重要节日】6月1日,自治日(1963年);10月10日,莫伊日(1978年);10月20日,肯雅塔日(1962年);12月12日,独立日(1963年)。

  【历史】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两国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1895年英国宣布肯尼亚为“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殖民地”。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KANU)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1964年12月12日成立肯尼亚共和国。

  【政局】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最稳定的国家之一。1964年肯尼亚共和国成立后,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出任总统,并于1969、1974年获连任,1978年肯雅塔病逝,副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Daniel Arap Moi)继任总统。莫伊在1979、1983、1988年连任总统。20世纪90年代初肯迫于西方压力实行多党制,1992年12月举行首次多党大选,执政党肯盟获胜,莫伊当选总统。1997年12月第二次多党大选,肯盟再次胜出,莫伊连任总统。2002年12月第三次多党大选,反对党全国彩虹同盟(NARC)获胜,姆瓦伊•齐贝吉(Mwai Kibaki)于2002年12月30日宣誓就任总统,政权平稳交接。肯盟结束长达39年执政历史并沦为反对党。2007年12月第四次多党大选,齐以微弱优势领先奥丁加,奥丁加领导的“橙色民主运动党”(ODM)认为齐操纵选委会作弊,拒不承认结果,在全国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并引发暴力冲突,美、英、欧盟等西方国家积极干预,非盟授权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首的“非洲名人小组”进行调解,最终促成齐、奥于2008年2月28日同意成立“大联合政府”,两大阵营平分权力。2008年4月13日,齐贝吉任命大联合政府内阁,奥丁加出任总理,穆西约卡任副总统,大选危机宣告结束。

  【宪法】肯现行宪法的核心是1964年颁布的宪法,1966年、1969年、1982年、1986年、1988年、1991年经过修订。自1992年以来,肯各界围绕修宪问题(是小范围修宪还是全面修宪及具体修宪内容)的斗争从没有停止过,2002年齐贝吉上台执政,肯再次酝酿修改宪法,2003年6月召开全国制宪大会,2005年11月举行新宪法全国公投,最终未获通过,修宪再次回到起点。2008年4月,肯联合政府成立后,齐贝吉总统任命了法律改革委员会,目前,该委员会已向议会提交修宪议案, 待议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正式启动修宪。

  【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直接普选产生,每届任期5年。内阁由总统和总统任命的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副部长以及总检察长组成。

  【议会】国民议会是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每届任期5年,设224个议席,其中直选议员210名(每个选区1名);委任议员12名,由总统根据各党提名委任;当然议员2名,分别是议长和总检察长。本届议会(第十届)于2007年12月底选举产生,现任议长为马伦德,原为橙色民主运动党(ODM)成员。议会第一大党--橙色民主运动党(ODM)占105个席位,第二大党--民族团结党(PNU)占49个席位,第三大党--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党(ODM-K)占18个席位。

  【司法】分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穆斯林聚居地设卡迪法院,按伊斯兰教规行使有限裁判权。现任首席大法官为吉切鲁。

  【政党】现注册的政党有300多个。由于大部分党派均参与了联合政府,反对党议员团人数不足宪法规定的30人以上,肯议会目前无官方反对党(OFFICIAL OPPOSITION)及反对党领袖。

  【社会团体】肯社会团体有数千个,有代表工人、妇女等团体利益的协会,有职业自律和协调的行业组织,有以慈善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有以学术研究为任务的学术团体,还有宗教组织、人权组织、非政府组织、甚至还有以推护部族利益为目的的部族协会。在肯社会生活中较活跃的社团组织有:1、肯尼亚中央工会,1965年成立,由30个行业工会组成;2、肯尼亚妇女进步组织,1952年成立,是肯目前最大的妇女组织;3、肯尼亚律师公会,1948年成立;4、肯尼亚记者协会,1971年成立。

  【外交】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反对外来干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南北对话,促进南南合作。重视外交为经济服务,努力构筑以美英等西方捐助国和非洲邻国为重点、兼顾发展同亚洲等其他国家关系的全方位务实外交格局。视地区和平与安全为其对外政策的基石,主张睦邻友好和地区合作,同周边及非洲其它国家均维持良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大力推动非洲的团结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地区冲突的解决。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和英联邦成员国,也是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萨赫勒-撒哈拉地区国家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成员国。
 
  【军事】陆军2.41万人,海军约1620人,空军约2500人(作战飞机30架)。另有准军事部队约5000人。美国、英国是肯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国。实行志愿兵制,主要的军事院校有国防参谋学院和国防学院。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齐贝吉,国防国务部长哈吉,总参谋长基恩加上将,陆军司令恩乔罗吉中将,海军司令姆瓦热热少将,空军司令谭盖少将。肯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维和行动,据统计,迄今肯军已有约1.8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维和行动。

  【宏观经济】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70%以上。农业是肯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GDP的22.7%,茶叶、园艺产品(花卉、蔬菜、水果)和咖啡年出口约11亿美元,是肯主要创汇农产品,农产品出口约占肯出口总额的70%,是肯第二大创汇行业。肯旅游业较发达,是肯主要产业之一,年创汇超过10亿美元,是肯第三大创汇行业。侨汇是肯尼亚第一大外汇收入来源,每年约13亿美元。肯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自给。
  肯独立后经济曾获得较快发展,是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1991年以来,肯政府在整个经济领域实行自由化,提出到2020年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目标。但90年代中后期,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国际金融组织停援以及体制上的痼疾,肯经济增长乏力,年均GDP增长不足2%。齐贝吉总统2002年底上台后,提出“经济复苏战略”,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至2007年,肯GDP增长率(按照恒定价格计算)分别为2.9%、4.9%、5.8%、6.4%和7%。2007年12月底,肯大选争议引发政治危机和严重暴力活动,农业、旅游、工业、外贸均受到较大冲击,经济急转直下,通胀率一度高达31.5%,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0%,系2002年齐贝吉总统执政以来首次现出GDP负增长。2008年4月大选危机结束、成立联合政府后,肯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重建经济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第二季度GDP增长3.2%,显示经济已恢复发展。但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目前,肯政府已将2008年GDP增长预期由7%-8%调整为4.5%-6%。
  肯在中、东部非洲10多个国家中经济基础较好,实力较强,被喻为东非经济“火车头”。但肯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挑战。2007年人均GDP产值按市场价计算为778美元。目前,据估计失业率在40%以上,贫困率约46%,贫富分化严重。

  【经济发展计划】2002年开始实施第九个发展计划(2002-2008年),目标是实现经济年均增长4%。为此,政府将致力于创造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大力促进私营行业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外援。以上举措取得一定成效。
  2007年肯政府制订了2030远景规划,核心目标是实现GDP增长10%以上,到2030年将肯建成新兴工业化、中等发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该规划于2008年6月10日正式启动,同时宣布中期(2008-2012年)发展计划,确立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有:到2012年实现GDP增长1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矿产资源】肯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主要为纯碱、萤石、石灰石等,尚未发现石油。

  【基础设施】除航空业和移动通讯业发展较快外,供电、供水、电信、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较落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002年齐贝吉政府执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2008年11月,齐贝吉总统在首次基础设施债券大会上宣布,肯政府计划在2008至2012年期间发行3600亿先令(约合45亿美元)债券,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私人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肯进出口总额140.36亿美元,其中进口96.55亿美元,出口43.81亿美元,逆差52.74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花卉、咖啡、水泥、剑麻、除虫菊精、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加工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机械、原油、钢铁、化工、车辆、化肥、药品等;主要出口国为乌干达、英国、坦桑尼亚、荷兰、巴基斯坦、埃及、卢旺达、美国、德国等,主要进口国为阿联酋、美国、英国、南非、沙特、印度、日本、中国、德国等。

  【外国投资】肯政府一直重视吸收利用外资进行本国经济建设,1964年即颁布《外国投资保护法》,已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2005年颁布新的《投资促进法》,旨在重新吸引外国投资。目前肯投资法规比较完善,有30多个法律法规保护外国投资者利益。但总体来说,肯对外商直接投资不够便利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阻碍了外资的流入。
  目前,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肯开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遍及农业、工业、商业、金融、旅游、交通、医药等各主要经济领域。英国是对肯投资最大的国家,对肯投资累计约15亿英镑,其次是美国,约10亿美元。此外,韩国近年来在肯投资有所加强。中国企业也正逐步走进肯尼亚,中肯签署有《投资保护协定》,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
  据肯尼亚中央银行2008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流入肯尼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从2006年的仅仅3100万美元一下子跃至7.28亿美元,猛升20倍,原因是德国HELIOS公司投资于EQUITY BANK、法国TELECOM购买TELECOM KENYA51%股份和南非CFC STANBIC银行并购肯尼亚RIFT VALLEY RAILWAYS。在东非地区,肯每年吸引的投资低于坦桑尼亚、乌干达等邻国,主要原因是过去外国投资大多集中于肯尼亚较短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2005年、2006年,肯获得FDI仅占东非地区的1.4%和2.2%,2007年升至18.8%。

  【外援】肯长期依赖外援。外援主要来自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日、美、英、德、荷、丹、意、加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是肯最大的双边援助国。2001年起国际货币基金、世行和一些西方国家以肯反腐败不力为由,冻结对莫伊政府的援助。齐贝吉政府上台后,从2003年起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开始陆续恢复对肯援助。2004至2009年,肯获各种援助承诺近50亿美元。但这些援助一般都有一个三至五年的发放期限,而且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经常以对肯政府作为不满为由拖延发放援款或暂时终止援助,所以援款发放进程比较缓慢。
  齐贝吉政府认为,国家不应靠外国施舍过日子,更不可能靠外援发展强大起来,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挖掘潜力,加速经济发展。因此,目前肯政府一方面尽量争取外援,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减少对外援的依赖。在2006年6月公布的2006/2007年度财政预算中,肯首次没有将外援列入,并提出将对外援的依赖减少至5%的目标。主要措施有减少公共财政开支(如实行公车改革等)、加强税收管理、增加对政府高官、议员征收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比例等。

  【债务】肯近年来债务负担沉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目前是肯最大债权国,占肯双边债务总额的53.6%。肯政府努力采取增发中、长期国债等措施,力图改善国内债务结构。截至2008年8月,肯尼亚外债总额为63.1亿美元,占肯尼亚GDP的20.7%,占肯尼亚政府总债务的50%。
  由于肯不属联合国规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HIPC),因此无法享受HIPC减债倡议。肯对此强烈不满,要求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降低减债门槛,将肯纳入HIPC,但迄今无回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肯是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和东非共同体(EAC)重要成员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0年10月,肯与COMESA另8个成员国首批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定,相互实行零关税。2001年2月,COMESA在内罗毕成立“非洲贸易保险机构”(ATI),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赞比亚、马拉维等7国为首批成员国。该机构为各成员国内因战争、内乱等政治风险对贸易和投资造成的损失提供担保,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在肯尼亚等国的倡议下,2005年6月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在卢旺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决定5年内将东南非共同市场建成关税同盟区。目前其内部贸易额已经达到每年约80亿美元,肯对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出口额已占其总出口额的近50%,肯在药物、食糖、香烟、花卉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COMESA计划于2025年建立货币联盟。
  东非共同体(EAC)由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组成,于2001年1月正式启动,在肯的大力倡导下EAC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关税同盟,目标是最终建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一体化。肯大部分企业在坦桑尼亚、乌干达设有分支机构,肯对坦、乌的贸易迅速增长。2007年肯对坦、乌出口额达5.56亿美元。2007年6月,卢旺达和布隆迪加入东非共同体,计划于2009年加入关税同盟。

  【教育】肯重视发展教育,教育经费每年均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0%左右,其中教师工资占教育部年度预算的80%以上。肯教育体制比较完善,实行8-4-4学制,即小学8年、中学4年、大学4年。现有小学2.6万多所,中学6480多所,大学28所,此外,肯还开办了46所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自2003年齐贝吉政府上台以来,实施免费小学教育计划得到民众的支持,也获得世界银行以及西方国家的大量援助,2007年小学生入学率为91.6%,中学生入学率为36.8%。2007年成人文盲、半文盲约占总人口的38.5%。

  【医疗卫生】肯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每年投入医疗卫生的经费占政府预算的5%左右。目前肯有562家医院、6.61万张病床,注册医生7202人,护士4万多人。肯普通民众就医条件较差,人均寿命仅46.4岁,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9.2%和6%。肯是艾滋病高发地区,2007年HIV感染率为7.8%。

  【人口与计划生育】90年代以来,肯人口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使贫困问题加剧。2007年肯人口达3720万。贫困人口比例高达46%。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9.7%和3.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5.2%。为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政府号召晚婚、计划生育,并已初见成效,目前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由1989年的6.7个降为4.7个,平均结婚年龄也升至男25岁、女19岁。

  【就业】据肯官方统计,2005/2006年度肯有劳动力1460万,失业人员190万,失业率为12.7%。目前,据估计肯失业率在40%以上。2007年内罗毕、蒙巴萨等大城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约合80美元。

  【新闻出版】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1964年成立,与新华社、路透社、法新社、泛非通讯社等多家外国通讯社有合作协议。肯全国有5家日报、数十种周报和期刊,绝大部分为私营,各类英文报刊发行量近1亿份,斯瓦西里语报刊发行量751万份。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为《民族日报》(Daily Nation),约20万份,其次为《东非旗帜报》(East African Standard),发行量约7万份。《肯尼亚时报》(Times)是原执政党肯盟的机关报,发行量约4万份。主要的期刊有《每周评论》(Weekly Review)和《经济评论》(Economic Review)。世界各主要媒体多将其黑非洲地区总部设在内罗毕。

  【广播电视】肯尼亚广播公司(KBC)是国家广播电视机构,1927年开播的电台用英语、斯瓦西里语和16种非洲语言广播,1963年开播的电视台用英语和斯瓦西里语向全国播放节目,目前为肯规模最大、唯一的节目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肯尼亚电视网(KTN)为肯第一家私营广电公司、第二大电视台,1990年开播,主要用英语播报新闻等节目。迄今政府已为127个电视频道和368个调频广播节目颁发了经营许可证,大多数电视台和电台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内罗毕、蒙巴萨等主要城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频道2006年2月27日在肯尼亚正式开播,成为肯尼亚第一个中文调频广播。肯每百人拥有收音机68台、电视机3台。